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学术交流 > 国际会议
国际会议
“第14届国际塑性成形技术会议”在法国戛纳顺利举办
时间:2023-10-08      来源:      分享:

QQ截图20231008140123.png

2023年9月24-29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组团参加了在法国戛纳举办的“第14届国际塑性成形技术会议(14th ICTP)”。ICTP被誉为国际金属成形领域的“奥林匹克”,开创于1984年,每3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个科研人员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会议,同时也架起了基础科学和现实工业应用之间的桥梁。此次会议共有559位代表参加,其中中国代表约110位,大会共收到文稿510篇,其中中国113篇、德国101篇、法国99篇、日本69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塑性成形领域的雄厚实力,中国已经步入了塑性成形领域大国的行列。

1.jpg

此次会议共设1个大会场和8个分会场,包括7个大会报告、370个分会场报告和34个张贴报告。其中7个大会报告分别邀请了曹简、桑原俊彦、伯纳德·阿诺·贝伦斯、桑德里娜·蒂利耶、朱利安·埃尔伍德、皮埃尔·蒙特米德内尔、傅铭旺共7位世界知名专家。曹简教授作了题为“以机器学习推动金属材料成形技术”的报告,展示了如何整合基本的过程力学、过程控制和技术,包括机器学习,以实现在制造过程中对材料的力学行为的高效预测。桑原俊彦教授作了题为“金属板材的先进试验方法”的报告,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的金属板材先进测试方法,并特别关注工业材料的各向异性塑性变形行为,以及在大塑性应变范围、线性和非线性应力路径下材料模型的验证。伯纳德·阿诺·贝伦斯教授作了题为“锻造世界的数字化转型”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具分型线确定方法以及经济型工序的自动设计方法。桑德里娜·蒂利耶教授作了题为“从均匀到非均匀的金属材料力学测试”的报告,重点阐述了金属板材的异质性测试以及如何评估测试信息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并介绍了关于设计异构测试的方法以及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朱利安·埃尔伍德教授作了题为“金属成形在‘零排放’世界中的角色”的报告,系统分析了不同成形技术对于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制备产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已取得成效的部分最新创新案例。皮埃尔·蒙特米德内尔教授作了题为“实验与模拟评估:空间和时间转变的摩擦行为对金属成形产生的风险和机遇”的报告,分析了空间和时间变化对金属成形过程摩擦行为的影响,并介绍了如何使用非均匀摩擦来优化金属成形过程的部分案例。傅铭旺教授作了题为“微成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挑战”的报告,概述了不同尺度因子引起的尺寸效应及其表现,并系统解释了尺寸效应如何影响与尺寸相关的工艺行为以及微部件的质量和性能。

8个分会场分别针对金属成形涉及的连接、摩擦、挤压、板料成形、损伤断裂、本构模型、渐进成形、轧制、增材制造、弯曲等领域进行了专题研讨,包括25个主题报告和345个口头报告,其中中国主题报告 2篇,分别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张士宏研究员的“轻金属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可成形性和回弹性”的主题报告,以及中南大学丁晟副教授的“回复和初始组织对5083铝合金亚动态再结晶的影响”的主题报告。会议还专门组织了法国著名塑性力学学者弗雷德里克·巴拉特教授学术生涯纪念主题会,以及我国学者郎利辉教授纪念主题会。

此外,会议还安排了两组专题讨论会,分别是美国西北大学曹简教授主持的主题为“材料与制造数据科学日益增长的应用及其转向实例”的专题讨论会,以及法国雷诺公司伊万·查斯特博士主持的“材料成形工业转向零排放目标的挑战与机会”的专题讨论会。两组研讨会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参加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授予了3名青年学者首届JSTP青年科技奖,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克环老师作为获奖人之一并上台领奖、发言。 会后,主办方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TESCAN、空客直升机公司、CNIM等法国当地知名企业。

“第14届国际塑性成形技术会议”是一次成功的大会,通过汇集来自全球相关行业、学术界和政府的国际科学家和工程师,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并集思广益,以应对行业、社会和环境中的重大挑战。当前,金属成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超越了提高生产力、优化部件性能或降低成本的目标,并正为解决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中国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在未来几十年我国将在塑性加工的国际大舞台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产生更广大、更深远的影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秘书处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