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学术交流 > 国内会议
国内会议
第六届国际高速成形会议(ICHSF2014)圆满落幕
时间:2014-06-09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第六届国际高速成形会议(ICHSF2014)圆满落幕

第六届国际高速成形会议(ICHSF2014)于2014526-29日在韩国大田市召开,该会议是国际脉冲成形组织(I2FG)的系列会议,其第一届会议于2004年在德国多特蒙德召开,之后每两年召开一次。本届ICHSF2014是由韩国先进技术研究所(KAIST)和多特蒙德大学成形技术与轻量化结构研究所联合举办,大会主席分别是多特蒙德大学的塔卡亚(TAKAYA)教授和韩国先进技术研究所的许熏(HOON HUP)教授。本次会议论文出自12个国家共45篇,其中德国12篇,中国9篇,韩国7篇,法国和美国各4篇,印度和俄罗斯各2篇,比利时、拉脱维亚、葡萄牙、澳大利亚和乌克兰各1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10个国家共78人,其中韩国30人,中国21人,德国15人,法国和日本各3人,美国和印度各2人,俄罗斯、葡萄牙和澳大利亚各1人。

本次会议聚集了像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达衡(Daehn)教授、塔卡亚教授等一批业内的国际知名学者,在会议上介绍了高速成形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内容上看还是以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但从中可以看出实验的手段更先进、实验的方法更合理、实验的内容更广泛。高速摄影技术、激光高速测量技术的采用使得高速变形过程变得可测,因此,为高速成形的理论分析和模拟提供了可验证的手段。此次的会议内容,除传统的塑性成形之外,电磁脉冲的连接与焊接内容增加很快,随着多种材料复合成形和组合使用,异种材料的结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焊接技术所能解决。另外,电液成形技术的研究也呈增加的趋势。会议内容给与了国内学者很多启示。

在本届年会上,中国学者做的大量的研究工作成为会议亮点,会议期间共有8位学者作了会议报告。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陆辛研究员做了题为“高速成形技术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的报告,介绍了高速成形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以及从事高速成形的研发单位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同时也介绍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二十几年从事脉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情况;华中科技大学刘祥龙做了题为“电磁成形过程中回弹的实验与模拟研究”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于海平教授做了题为“磁脉冲双金属管包覆的数字化研究” 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文平博士做了题为“在电磁成形中采用球衬模成形铝合金板”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崔晓辉做了题为“电磁增量管胀形均匀变形研究” 的报告;兰州大学高原文教授做了题为“应变速率对矩形导板的动态行为的影响” 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韦任做了题为“在V型弯曲试验中,电磁脉冲力对抑制回弹的影响研究” 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的李亮教授做了题为“多阶段时空控制磁脉冲成形和制造技术的发展”的报告。

本次会议聚集了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中国目前从事磁脉冲成形的研究人员,因此也是中国脉冲成形工作者的一次聚会。面对磁脉冲成形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会议期间中国学者之间也进行了交流,达成了3点共识:第一,拟于明年六月底七月初召开第一届中国高速成形会议,通过会议整合国内的磁脉冲研发的资源,探讨中国磁脉冲成形研发的瓶颈问题,与磁脉冲成形应用企业交流互通;第二,准备筹备塑性工程学会“脉冲成形技术委员会”(CIFGChina Impulse Forming Group,暂定),在国内组织系列学术会议,推广磁脉冲成形技术,同时与国际I2FG对接;第三,在下届多特蒙德会议上提出承办2018年的ICHSF会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